1997年3月6日,内江铁路机械学校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荷兰学院签定《荷兰学院与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协议备忘录》,两校正式结为姊妹学校。
这是陈昌良校长(左三)在学校会议室与荷兰学院负责人签署协议。左二为王世和副校长,左一为楼寿宝副校长。 两校开展了一些人员互访交流活动。学校多次邀请加拿大学者到校讲学,介绍CBE教学模式、学生管理经验等。 1999年5月,学校正式参加加拿大荷兰学院、红河社区学院CCPP(建立合作伙伴关系)项目第二阶段的信息技术再培训部分。2000年启动CCPP合作项目,开始在我校设立信息技术再培训分中心,学校接待了数批来访学者和学生,派出三名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加拿大荷兰学院访问、培训。
这是校长陈昌良(前右二)与工会主席蒋品(前右一)在加拿大总理的见证下,在加拿大与合作方签署协议。 这些是加拿大荷兰学院教师来校讲学。
这是加拿大红河社区学院副院长来校考察。
这是学生交流。 各项交流持续到2003年。这项对外合作开阔了学校的视野,推动了CBE教学模式改革,促进了计算机专业的发展。 九十年代,学校党委书记更换较频繁。1993年喻国义接任党委书记,陈昌良不再兼任;1996年刘金乐接任党委书记。喻刘二人都是从其他铁路单位调入的,又相继调走。1999年束其民自成都铁路局工会调入学校,接任党委书记,工作到退休。 刘金乐主导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活动——“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基础工程”。这项工程于1997年5月21日启动,是针对校园不文明现象的务实之举,意在为精神文明建设筑牢基础。工作思路是“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逐步推进,务求实效”,计划开展十年。 这项活动的核心有两个,一是针对教职工开展一项看似低端的活动——
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教职工文明行为基本要求——“十不” (一九九七年五月五日三届二次教代会通过) 1.不打架斗殴; 2.不赌博; 3.不酗酒滋事; 4.不看黄色书刊、录像; 5.不吵架; 6.不接受学生和家长涉及公务的宴请和礼品; 7.不喧哗;(1) 8.不随地吐痰、乱扔杂物;
9.不在教学公共场所吸烟;(2) 10.教育子女不乱扔杂物、损坏公物和花木。 注: (1)各种娱乐活动不得超过零点,以不影响他人休息和工作为原则。 (2)只能在家属区、办公室和允许吸烟的工作间、休息室吸烟。
制度不拘细碎,不求高雅,不必周全,但求实用。配套建立了“十不”保证金制、包保责任制。制度切合实际,奖惩年年逗硬,及时处理了几个教职工,校园文明风貌由此焕然一新。 二是针对学生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活动,解决一个老大难问题。往年毕业生离校时酗酒、损坏公物、肆意喧哗等乱象突然不见了,诸多乱象一扫而光,留给母校的不再是杂乱污秽的宿舍,而是离别的泪光。全体毕业生平静、文明地离开校园,做到了“四留下”:给母校留下好印象,给低年级同学留下好榜样,给老师留下欣慰,给自己留下美好的回忆。旧习由此突变,新的好传统开启,一直传承到今天。 文明素养的形成需要长期积累。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,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特点。 自成渝铁路建设者高举“开路先锋”大旗以来,“奋勇争先、追求卓越”的火车头精神在铁路系统逐步形成。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浸润于铁路行业,传承了这种精神。下面两张照片先后摄于1989年、1993年,记录下了教学楼前的两幅标语(也记下了1992年教学楼门厅的改造),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种精神。
九十年代,学校基本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,在铁路行业和内江市都具得很好的美誉度。2000年5月,学校被教育部再次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专。
九十年代末期的校园,在坚守、徘徊、等待。
|